苏日战争

苏联

编辑

更多信息:苏军远东总司令部

在亚历山大·华西列夫斯基的领导下,远东司令部[3]制定了攻下满洲的简单而规模庞大的计划[2]。作战将计划对整个满洲实施一次庞大的钳形攻势。该攻势将由满洲西部的外贝加尔方面军和在东部的远东第1方面军分别进攻两翼,北面的远东第2方面军则进攻口袋的中心。[3]作为在战争期间唯一运作、相当于一个战区的苏联司令部(除了1941年在西部短暂运作的“方向”外),远东司令部由3个红军方面军组成。

满洲西部战线

外贝加尔方面军由罗季翁·雅科夫列维奇·马利诺夫斯基元帅指挥,包括[2]:

第17军团

第36军团

第39军团

第53军团

近卫第6坦克军团

苏联蒙古骑兵机械化集群

第12航空军团.

外贝加尔方面军组成了苏军钳形攻势的西翼,计划将通过内蒙古沙漠及越过大兴安岭山脉。[3] 该方面军的最终目标是攻占奉天(今沈阳),并在满洲中南部的长春地区与远东第1方面军会师,[2]并完成对满洲中部的双重包围。[2]

苏联进攻满洲计划示意图[3]

拥有1,0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第6近卫坦克军团作为装甲矛头,率领方面军进攻,并在进攻后的5天内向满洲内陆推进了350公里。[2]

与此同时,第36军团也从西面发起进攻,并与远东第2方面军在哈尔滨和齐齐哈尔会师。[3]

满洲东部战线

远东第1方面军,由基里尔·梅列茨科夫元帅指挥,包括[2]:

红旗第1军团

第5军团

第25军团

第35军团

第10机械化军团

第9航空军团

远东第1方面军组成了苏军钳形攻势的东翼。参加此次攻击的部队包括红旗第1军团、第5军团和第10机械化军团,首要目标为占领牡丹江市。[2] 在攻占牡丹江后,部队将向吉林市(或麒麟)、长春和哈尔滨推进。[2]其最终目标是与外贝加尔方面军的部队在长春和吉林市会师,从而完成双重包围。

此外,远东第1方面军的另一个次要目标,将是防止日军逃入朝鲜,因而进入朝鲜半岛并推进至三八线[2]也成为进攻计划的一部分。朝鲜半岛北部的苏联占领区,后来成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这一次要目标由第25军团完成。[2]与此同时,隶属第1方面军的第35军团的任务,则是攻占勃利、林口和密山市。[2]

满洲北部战线

远东第2方面军,由马克西姆·普尔卡耶夫上将指挥,包括[2]:

红旗第2军团

第15军团

第16军团(其位于库页岛的第56骑兵军团仅是观战)

独立第5骑兵军团

Chuguevsk行动集团

黑龙江小舰队

第10航空军团

远东第2方面军将扮演辅助进攻的角色。[2]其首要目标是占领哈尔滨及齐齐哈尔,并阻止日军向南撤退的计划。[2]

当远东第2方面军与外贝加尔方面军的部队攻占长春时,他们将进军辽东半岛并占领亚瑟港(现时之旅顺港)。[2]

远东司令部辖下之苏军[2]

总数

后贝加尔 方面军

远东第1 方面军

远东第2 方面军

兵员

1,577,725

654,040

586,589

337,096

火炮

27,086

9,668

11,430

5,988

多管火箭炮

1,171

583

516

72

坦克及自行火炮

5,556

2,416

1,860

1,280

飞机

3,721

1,324

1,137

1,260

每个方面军有“前线单位”直接配属于方面军,而不是下辖于军级单位。[2]部队共有89个师包括1,500,000人、3,704辆坦克、1,852辆自行火炮、85,819辆车辆及3,721架飞机,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兵力为支援战斗及后勤部队。[2]海军部队有12艘主要水面作战舰艇、78艘潜艇、许多两栖舰艇、以及黑龙江支队,由炮艇和众多的小型船只组成。苏联计划内所有机动作战的经验,均来自于与德国人的战斗。[2]

日本

编辑

日本帝国陆军之关东军,由山田乙三大将指挥,是日本在满洲和朝鲜占领军主要组成部分,由2个方面军及3个独立军组成[2]:

第1方面军(满洲国东北部,司令部驻敦化),司令官喜多诚一大将,包括

第3军:驻延吉

第79师团:驻图们

第112师团:驻珲春

第127师团:驻图们以南

第128师团:驻汪清县罗子沟镇

独立混成第132旅团

罗津要塞司令部:瀬谷启中将

混成第101联队:山内静雄大佐

第5军:驻鸡宁县

第124师团:驻牡丹江

第126师团:驻鸡西

第135师团:驻密山

第15国境警备队:驻虎头

第3方面军(满洲国西南部,司令部驻奉天),司令官后宫淳大将,包括

第30军:驻新京

第39师团:驻四平

第125师团:驻通化

第138师团:驻抚顺

第148师团:驻新京

第44军:驻奉天

第63师团: 驻通辽,撤退至奉天

第107师团:驻阿尔山,被全歼

第117师团:驻洮南,撤退至长春

独立战车第9旅团:驻四平

独立单位

第4军(独立地方军驻守满洲北部),驻哈尔滨

第119师团:驻海拉尔

第123师团:驻孙吴

第149师团:驻齐齐哈尔

独立混成第80旅团

独立混成第131旅团

独立混成第135旅团

独立混成第136旅团

第34军(独立地方军负责驻守第3及在朝鲜北部的第17方面军之间地区满洲北部):驻咸兴

第59师团:驻咸兴

第137师团:驻罗南

独立混成第133旅团

永兴湾要塞司令部:多田勇夫大佐

関东军航空部队

戦闘飞行部队

教育飞行部队(独立第101教育飞行团)

陆军士官学校満州派遣队

驻蒙军:司令官 根本博 中将 (负责驻守蒙疆)

第17方面军(负责驻守朝鲜;在开战后11小时被配属于关东军)

其它部队

第5方面军 - 樋口季一郎 中将 负责驻守库页岛南部及千岛群岛

第88师团:司令官 峯木十一郎 中将 南库页岛

第91师团:司令官 堤不夹贵 中将 千岛列岛

除了军外,每个方面军(相当于西方一个“军团”)均被分配总部单位和这些单位直接受方面军指挥。除了日军外,还有满洲帝国陆军40,000人,包括8个兵员不足、装备低劣、缺乏训练的满洲国军师。而朝鲜,苏联远东司令部下一个目标,由第17方面军驻守。

关东军共有超过600,000人,分为25个师团(包括2个战车师团)和6个独立混成旅团,这些部队拥有超过1,215辆装甲车辆(主要是装甲车和 对苏联来说 轻型坦克)、6,700门大炮(其中大多数 对苏美来说 是轻型)、和1,800架飞机(主要是培训和过时类型,只有50架第一线飞机)。

从经济角度看,满洲是值得保卫,因为它是在日本本土外有大量可利用原料工业地区,而且于1945年仍在日本控制之下。然而,日本军队(关东军)兵力远低于核定人数,(仅有70万人),相比3年前大多数重型军事装备以及他们所有最好的军事单位都被转移到太平洋,(战败后苏军缴获大量武器装备和给养)。到1945年,关东军内包含大量新兵。因此,关东军已基本上变成一支缺乏机动力及经验的轻步兵反游击部队,(坐拥在满洲经营了数十年号称东方马奇诺的工事群)。在表面上,日本军队没有能力与高机动机械化与在坦克、大炮、经验和战术优良的红军相匹敌。

除了这问题外,日本军队作出了很多错误假设和重大失误,其中两个最重要的是:

他们错误地认为,任何来自西面的攻击要么将沿前往海拉尔的旧铁路线或从蒙古东面进入索伦。苏联是有沿这些路线的攻击,但他们主要的攻击是由西面经过在索伦南部被认为不可逾越的大兴安岭范围及进入满洲中部。

日本军事情报未能确定苏军在远东集结性质、地点和规模。由于在初期低估了苏军实力,以及监测苏联横贯西伯利亚铁路交通,他们认为在8月底前苏军不会有足够部队实施进攻,和这样攻击最有可能发生在1945年秋季、或在1946年春季。

由于撤出关东军精锐部队重新部署到太平洋战区,日军以针对苏军似乎不可避免的进攻之新作战计划在1945年夏季被制定出来。这些计划要求从边境地区重新部署大多数部队;边境地区将由象征性防守及日军将实施阻击行动,同时主力部队将防守东南部(以便保卫朝鲜免遭袭击)。1945年5月30日大本营陆军部下达新的对苏作战要点,将原先歼敌于边境地带的战略,调整为确保以通化为中心的满洲东南三角地区,即以新京到图门的“京图线”铁路以南与新京到大连的“连京线”铁路以东要地,以这两条铁路构成第二道绝对防卫圈。通化作为整个防御计划的核心要点。

此外,他们只观察苏军在西伯利亚大铁路和沿东满战线活动,因此他们正在准备从东面来的进攻。他们认为,当进攻从西面开始时,部队将能够重新部署来应付。

然而,虽然这已经开始重新部署,这要直至9月才完成,因此,关东军正在重新部署时,苏军3个方面军同时发动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