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06年德国世界杯

回顾:2006年德国世界杯图像加注文字, 意大利夺冠2010年5月18日更新 2010年5月19日主办国:德国

冠军:意大利

比赛场次:64

观众人数:335.3万(平均每场52,401人)

金靴奖:米洛斯拉夫·克洛泽(德国)5球

最佳球员:齐内丁·齐达内(法国)

意大利在决赛中通过点球大战5比3击败法国队,“蓝衣军团”历史上第四次称雄世界杯。东道主德国队力克葡萄牙后获得季军。这是自1982年西班牙世界杯以来第一次由欧洲球队包揽所有四个半决赛名额。

尽管德国未能如愿闯入决赛,但是就场馆、组织、安保等各方面而言,这届世界杯被广泛认可是东道主德国人的胜利。

传统势力尽管澳大利亚、厄瓜多尔、加纳等队在比赛初期让人眼前一亮,但比起四年前的日韩世界杯,这届世界杯最终是传统强队的天下。所有8支种子队伍晋级淘汰赛阶段,没有一支八强队伍来自欧洲或南美以外。

世界杯的大舞台总能孕育明星:1990年的巴乔、1994年的罗马里奥、1998年的齐达内、2002年的小罗纳尔多。德国世界杯上虽然涌现了不少希望之星,但真正称得上优质的却寥寥无几。

提名最佳球员的10个人的平均年龄达到29.3岁。他们都有着丰富的大赛经验。因此从发掘新星的角度而言,这是一届比较让人失望的世界杯。

进球荒虽然德国世界杯小组赛阶段不乏射门表演,但一踏进淘汰赛,每场比赛的进球率狂跌,只有意大利、德国、阿根廷和巴西在淘汰赛阶段比赛中攻入一球以上。这同样是一届没有帽子戏法的世界杯。

比起英格兰、瑞士等主教练的保守打法,东道主德国队要数本届世界杯上的“异类”,他们在淘汰赛阶段大打攻势足球,防守、中场、前锋三条线上均有得分手,并以14粒总进球数高居各队之首。

德国队前锋克洛泽以五粒球荣获金靴奖,但这是自1962年智利世界杯以来进球最少的金靴奖得主。冠军意大利队中没有一名球员破门两次以上。

红黄牌满天飞本届世界杯打破了1998年法国世界杯创造的红、黄牌纪录。球员们总共吃到了345张黄牌和28张红牌。特别是葡萄牙同荷兰16进8的比赛中,俄罗斯裁判出示了16张黄牌、4张红牌。

此外,英格兰裁判格雷厄姆·波尔在克罗地亚与澳大利亚的小组赛里闹了笑话,给克罗地亚的希穆尼奇出示了三张黄牌。

疯狂还是经典?虽然这届世界杯缺乏偶像级球星,但是说起印入记忆深处的画面仍有好几幅。

每每德国队破门得分,主教练克林斯曼便在场边像小孩子般上窜下跳的庆祝;鲁尼在四分之一决赛里的红牌让英格兰队再次饮恨世界杯,但红牌之后葡萄牙队的C罗狡黠地向场边的眨眼又意味着什么?

当然,让其他画面都黯然失色的莫过于齐达内在法国队和意大利队加时赛中上演的疯狂一刻。当他的头狠狠撞向意大利后卫马特拉齐胸部时,齐达内的职业生涯似乎在这一画面定格,法国队的世界杯之梦也嘎然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