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works专访|打破国外垄断+填补空白!本土工业仿真平台为智能制造加速

工业仿真软件能通过数字化建模和仿真支撑CPS或数字孪生所倡导的虚实融合交互功能。工业仿真是对实体工业的一种虚拟,将实体工业中的各个模块转化成数据整合到一个虚拟的系统中,在这个体系中模拟实现工业作业中的每一项工作和流程,并实现交互。工业仿真软件承担着对生产制造过程建模分析、虚拟现实交互、参数效果评估等重要作用。

随着虚拟现实、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逐渐进入工业仿真领域,工业仿真软件对工业元素描述更精确、更细致,其设计过程也更加简单方便,软件与工业实际应用结合更紧密,仿真模型得到持续动态优化,虚拟仿真软件已经成为了工业软件未来发展核心和重点。

打造本土工业仿真平台

随着中国工业智能化转型进程的不断加速,企业对工业软件的应用需求也越来越广泛。与此同时,面对发达国家对中国工业软件的禁用打压,中国政府也认识到发展自主工业软件的重要性。对于有实力的企业,开始通过收购或自主研发等方式突破产业封锁,积极布局工业软件。而作为研发设计最重要的工业软件产品,工业仿真软件的布局自然成了重中之重。

近年来,美的通过一系列战略收购完善产业链布局,并依托自身积累的丰富工业转型经验积极布局工业智能化。2017年,美的收购了全球领先的工业仿真软件厂商VC,并据此打造了国内第一款拥有自主产权的工业仿真软件MIoT.VC。

在美的精心打磨下,MIoT.VC已经可以支撑工厂过程仿真、设备制造商销售和营销演示、控制器验证(PLC)和实时连接、机器人和工作单元仿真、应用开发(离线编程OLP)以及数字孪生虚拟联动。

对于整个工业系统来说,应用工业仿真进行方案的验证对比,可及时发现问题,并虚拟验证优化后的方案,以减少实际生产的成本浪费,促使原材料库存减少、生产效率提升、故障响应时间缩短、故障率提升、物流效率提升、项目周期缩短、产品品质提升等多方面优化效果。

当涉及工厂和产线新建、改造时,首先要考虑如何设计最合理的产线布局,最大化利用空间、提高产能,避免产线实施落地后才暴露诸多设计问题,徒增资源和时间成本。传统的布局设计借助“2D图纸”和“现场搭纸箱”方式,不但效率低下方案还得不到充分验证。而通过仿真软件自带的参数化3D模型,布局方案设计和更改效率可得到极大提升,并通过不断优化迭代产线布局方案形成最优设计。

例如某电子工厂搬迁项目,采用MIoT.VC仿真软件进行3D工厂布局和整体规划,设备、人员、机器人布局1:1规划加验证,不断滚动进行仿真规划设计、评估验证、设计更改,并充分考虑产品换型、柔性制造,依托精益生产理论,论证完20多种方案后确定最优方案,使得项目周期缩短20%,厂房空间利用率提高18%,产能提高12%以上。

产线物流仿真作为工业仿真的传统优势应用模块,涉及工厂采购与生产计划、人员设备利用、库存、物料运送等方方面面。在引入物流仿真之前,产线物流方案缺乏系统有效的现状评估和优化手段,通过在仿真环境中对物流方案不断迭代优化,可以达到节省产线用地、消除物流断点、减少物流配送人员、提高设备利用率和降低库存等作用,最大化利用企业资源,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

在某工厂搬迁物流项目中,通过用MIoT.VC对园区大物流和车间布局物流进行全面分析,原灶具车间与烟机车间合并,添加底壳喷粉和内销标准阀自制线,并满足未来三年产能需求。通过上百次的物流仿真方案设计和验证,实现的项目收益包括:厂房及公摊面积节省47214平方、年节省租金636万元、能源耗费年节省50万、库存下降50%以上,并消除3个物流断点,配送距离缩短28%以上、减少物流配送人员5人、产能提升19%。

在产品市场推广中,运用仿真技术来模拟产品的生产过程,能够有效地介绍产品的制造优势,利于产品推广,同时还可以塑造高端品牌形象,有助于企业整体价值提升,并在“互联网+”时代,仿真的展示动画可以通过邮件或手机应用等方式发送给客户,拉近客户与企业的距离。

当然,MIoT.VC的应用场景远不止这些,其功能架构具有开放性,可以依靠自身需求,运用内部专业力量对其独有的应用场景和功能需求做定制化开发。随着工业数字化、智能化、工业互联网的急速推进,工业数据已经呈现指数式增长,工业仿真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其平台化的特性使得后期应用深化和拓展充满了无限可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